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 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攻坚克难 爱国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 被中宣部遴选为建党100周年中央国家机关党史学习基地
  • 被中组部遴选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性教育活动备选场所

 

导读

   中科院早期数、理、化、天、地、生、技术科学及人文科学等学科建设,奠定了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科学基础。中科院在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开展了一大批探索性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关键和配套技术,开拓了一大批新兴科技领域,坚持以任务带学科,建立了“两弹一星”相关主要科学基础,有效推动了各学科的发展。

   为全面详实、严谨准确地向观众展示中科院为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极为重视科普工作,着重强化了对“两弹一星”涉及各学科领域科普知识和内容的讲解,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并高度重视科普宣传工作,极大推动了“两弹一星”科普知识普及,中科院与“两弹一星”文化输出,“两弹一星”科普队伍培养。

科普受众群体广泛

   纪念馆的服务群体主要为各大部委、大中小学、部队、街道社区、社会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国科大师生校友等,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学少年,年平均约10万人次。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受众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据教育水平、学科背景、年龄职业等差异,长期开展讲解词的分层分类编研,以科普大众化为目标,不断拓展讲解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广大受众群体提供定制化的科普讲解服务。

科普队伍年轻专业更新快

   纪念馆的科普队伍由中科院各研究所和国科大校部参与“两弹一星”科普工作的教师、纪念馆工作人员和学生志愿者(各培养单位研究生)组成,以学生志愿者为主体。该讲解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24岁)、学历层次高(基本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科背景广(涉及数、理、化、天、地、生、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人员更新率高(年更新率达98%),服务热情规范、讲解生动详实、专业素养高,具备提供定制科普讲解服务的能力。每年培养的学生志愿者,将“两弹一星”科普知识传播到各研究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至今已培养700余名学生志愿者,充实到各研究所科普队伍中,持续发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

科普素材不断挖掘补充

   纪念馆长期开展史料征集和“两弹一星”历史研究,并将最新的史料征集和研究结果不断补充更新至纪念馆的展厅、展板、实物和讲解词里。纪念馆二期建设阶段,共征集到各类相关档案史料近5000件,新建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移交生产典礼、怀柔火箭试验基地生活区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展室,补充模型/复制件12件、布设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助推器1件、怀柔火箭试验基地生活区沙盘和遗迹分布沙盘2个,还原工作、生活和实验场景,新建功勋人物展区和3处机械展区,开发空气中爆炸激波实验场,标识爆炸合成和烧结金刚石实验场,修复遗迹标语并安装遗迹标识等。

   特别是原怀柔火箭试验基地工作、生活和实验场景还原,是利用1047件原怀柔火箭试验基地实物原件完成的,成功再现了基地工作人员当年工作、生活和实验情况,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切身感受老一辈科学家含辛茹苦的工作、生活和实验状态,以及无私奉献、立志报国的情怀。

讲解内容异彩纷呈

   以征集各类相关档案史料和阅读大量原著与科普读物为基础,采访史学专家、原怀柔试验基地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口述历史为突破,重点围绕与“两弹一星”有关的机构演变、重要事件、攻关人物和科研成果,并辅以中科院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情况,运用浅显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全方位地展示中科院自五六十年代起至今,为国家科技发展事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在讲解过程中强化众多涉及各自然科学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的科普宣传,把专业性极强的名词术语尽量以形象化的通俗语言表达出来,将科学内容逐个拆解,最后被大众听懂、理解。这样的术语科普讲解很多,比如:

核弹的“内爆式”和“枪式”结构

“沉积再造”理论

铀分离和提纯

功勋计算机

高效能炸药

核爆炸生物效应

瞬态测试技术

硼氢高能燃料

固体推进剂

卫星轨道计算

卫星观测和跟踪

液氢液氧发动机

超低空地对空导弹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点火中子源

气象火箭

高速快门摄像机

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

活动形式多样内涵深刻

   围绕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目标,举办了各类不同主题的科普活动。

邀请科普专家做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科普系列讲座

分享“两弹一星”及其衍生领域的科普知识

举办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巡展

送红色基因和科学精神至贵州省平塘县

践行“科普从娃娃抓起”的理念

助力科技扶贫攻坚的任务

举办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科普征文与演讲大赛

吸引青年学生参与到科普事业中来

围绕航天日、档案日等各种纪念日

举办不同主题的科普活动

 

 

举办送“两弹一星”科普知识到中小学活动

为国科大本科招生组

夏/冬令营中小学生提供科普场所等

宣传工作协同融合

   纪念馆十分注重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开展科普宣传。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官网、官微、“哔哩哔哩”等平台传播科普视频、科普文章,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湖南卫视、贵州卫视等多次对纪念馆科普内容进行报道。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虚拟展馆是场馆建设和发展的趋势。2020年完成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空气中爆炸激波实验场遗址、“两弹一星”文化传承之旅虚拟展馆的建设。建成后的虚拟展馆,打破了科普宣传工作的时空阻断,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同步发展并逐渐成为校史院史文化传播的新阵地。

   科学普及,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馆将在做好“两弹一星”相关自然科学知识普及、系统阐述中科院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历程和重大贡献的基础上,注入更多的人文社科领域的新的科普内容。科普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科普之“翼”更加有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