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的前世今生
- 作者: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 日期:2021年11月30日
400&&300&&0&&52225f14-306a-43ce-b01c-c705279bcd09
“两弹一星”的战略意义想必中国人都不陌生。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和空间技术,也使得中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您知道吗?在北京有一处以“两弹一星”为主题的纪念馆,它就是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纪念馆最重要的藏品,就是纪念馆所处的这片区域,包括房屋和土地。因为,这里曾是钱学森主持建设的新中国第一个火箭试验基地——中国科学院怀柔火箭试验基地。6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就为您讲述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的前世今生。
1958年,中共中央八届二次会议后,中国科学院接受发展航天科技的重大任务及其它科技跃进计划,院党组迅速制订了全院发展规划:要新建一批研究机构,要加速开办科技大学培训专业人才。大批人员从各个渠道调进中国科学院。
8月,力学所确定以“上天、入地、下海、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研究方向。为了实现“上天”目标,建立第一设计院(1001 设计院)。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制订了一个庞大的基本建设规划,确定在北郊大屯路至马甸建设科学城,京区各新建和扩建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院部新办公大楼等都在科学城建设。
同时在远郊建设航天科技任务所需的试验基地,其中最紧迫要建设的是“第一设计院试验基地”。最终,试验基地选址怀柔县思家峪山区,对外称“北京矿冶学校”。
怀柔试验基地先后承担了探索高能火箭推进剂和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超低空地对空导弹研制等任务,为了“两弹一星”研制特别是火箭发动机研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虽然“两弹一星”研制早已落下了历史帷幕,但这片区域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作为“两弹一星”的发源地之一,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成为它新的使命。
为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铭记中国科学院为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决定将原怀柔火箭试验基地保持原貌,“建成‘两弹一星’早期科研成果展览馆”,并定名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2015年,纪念馆完成一期建设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2019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纪念馆启动并完成二期建设。
目前,纪念馆占地面积160亩,开放区域包含“两弹一星”事业展、“两弹一星”历史人物展和中国科学院早期学科历史展3个展厅,以及3处场景还原室、3处机械展区、1处功勋人物展区和1处空气中爆炸激波实验场遗址。
功勋铷原子钟、东方红1号卫星携带的无线电信标机等见证“两弹一星”研制任务的一件件藏品,向参观者娓娓讲述着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历史故事。
作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攻坚克难·爱国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建党100周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史学习基地、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性教育活动备选场所,纪念馆系统阐述中国科学院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历程和重大贡献,生动阐释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依托新中国开创的科技创新、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平台,以率先建成“两弹一星”精神教育和文化传承孵化基地为目标,通过开展党员主题教育、科学家精神教育,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国有疑难可问谁?强国一代有我在”,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学子们在新时代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回应。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将秉承基地新的使命,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北京市文物局、故宫博物院
北京博物馆学会、新华网客户端
联合出品
讲述、撰稿 |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