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 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攻坚克难 爱国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 被中宣部遴选为建党100周年中央国家机关党史学习基地
  • 被中组部遴选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性教育活动备选场所

整理者按:19999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次盛会,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世纪表彰大会,将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科学技术发展的辉煌史册之上。恰逢盛会举办20周年,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推送《铭记历史 珍惜和平》系列,系统梳理其中17位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过的元勋生平和事迹,望全校师生都能够学习和发扬他们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努力拼搏,珍惜和平,以所学知识为科技发展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新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没有理由不爱她。这种诚挚的爱,就像是被爱神之箭射中了一样,是非爱不可的,正如鲁迅的诗句所说,我是“灵台无计逃神矢”啊。

许身为国最难忘,神剑化成玉帛酒,共创富强。

 

——陈能宽

陈能宽

陈能宽(1923-2016),湖南慈利人,中共党员,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在中科院应用物理所等单位工作。领导组织核装置爆轰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研究,组织参加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核装置球面同步起爆方案的制定和研究,为首颗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研制发展做出贡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项)、“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陈能宽1947年留学美国,攻读金属物理学并获博士学位。然而他的回国道路和钱学森一样,也是一波三折,障碍重重。1955年底,陈能宽乘坐开禁后驶向中国的第二艘客轮回国。“你们这么年轻,回来给祖国做事太好了!”周总理在中南海会见他们时,高兴地说。

归国之初,陈能宽便被分配到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继续从事金属物理的研究,并曾由科学院委派赴苏联进行学术考察。19606月,陈能宽受命调入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负责设计爆轰聚焦元件、测定特殊材料的状态方程。

开始,做爆轰试验用的“碉堡”还没有修起来,他们就把沙袋围起来做试验。一天试验做完,皮肤都被风沙吹裂了,大家都成了沙人、泥人,但是他们关心的却只是怎样做才能使雷管和炸药在点燃核材料时,同步性只差千万分之几秒,如何把炸药的能量集中起来,使核材料引起链式反应。短短3年的时间,他们做了上千次试验,取得了大量数据,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所需的起爆元件。

1963年,陈能宽转战青海高原试验场,进行原子弹爆炸前的全尺寸爆轰模拟试验。每天从驻地到试验场,他们都要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颠簸半个小时。炸药怕颠,为了防止“产品”车在路上发生意外,陈能宽把危险的关键部件放在自己的旁边。当年66日,全尺寸爆轰模拟试验成功。

19641016日,新疆罗布泊,强光闪耀,巨响轰鸣,一朵巨大的蘑菇云拔地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激动不已的陈能宽在现场即兴赋词一首:“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巍,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辉。”

紧接着,他又投身到氢弹等核武器的攻关中。不久,他和王淦昌共同进行了“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的探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从近程、中程一直延伸到洲际,我国的核导弹都采用这种方法获取定型数据,既安全又节约。

19642月,陈能宽被任命为二机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867月,陈能宽被任命为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次年4月,任国家“863”计划激光领域专家组的首席科学家。在原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他组织专家作了大量跟踪、调研、动态分析、评估等工作,以及“863”计划有关领域的起草、制订和实施工作,为中国强激光技术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坚实基础。1988年,陈能宽兼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从核到非核,从军用到民用,对中国国防科技领域的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立军民结合新体制作出重要贡献。

 

1997615日,陈能宽在第4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上提出:“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时至今日,面临着“复杂”的环境中的挑战,促进学科间的碰撞、交叉与融合,促进整体性认识,激发科学新思想,已是中国科学家需要再思三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