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 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攻坚克难 爱国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 被中宣部遴选为建党100周年中央国家机关党史学习基地
  • 被中组部遴选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性教育活动备选场所

整理者按:19999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次盛会,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世纪表彰大会,将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科学技术发展的辉煌史册之上。恰逢盛会举办20周年,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推送《铭记历史 珍惜和平》系列,系统梳理其中17位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过的元勋生平和事迹,望全校师生都能够学习和发扬他们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努力拼搏,珍惜和平,以所学知识为科技发展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科技工作者生逢盛世,应该鞠躬尽瘁。科技工作者要做建设大军里真正的排头兵。这个排头兵不仅是要找一条路,还要披荆斩棘,让后面的建设大军能够跟上来。这个披荆斩棘,就是不断创新。

 

—王大珩

 

王大珩

王大珩(1915—2011,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应用光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科院仪器馆馆长、长春光机所所长、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中科院技术学部主任,“863计划”主要倡导者之一。国防光学方面,主持制成首台激光器、首台大型精密靶场光测装备和多种国防光学仪器,领导开拓靶场光学测试技术、激光技术及太阳地面模拟等国防光学技术领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王大珩先生一生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让光学事业在我国生根开花。

1948年从英国留学回国后,他创办大连大学物理系,从旧货摊上捡回一个物理实验室。1951年起,王大珩筹建并主持中科院仪器馆,挑起了发展新中国光学事业的重任。在他的倡议下,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相继开设光学仪器专业。1958年,创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培养光学专门人才。

为配合我国中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中国科学院承担研制大型精密靶场光测设备的任务,他任总工程师,提出工程总体方案,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一次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当时同类仪器的国际水平,满足了国防尖端武器试验的急需。继而在G179718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170跟踪望远镜,331电影经纬仪等研制任务中,对总体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指导,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问题。

在人才培养上,王大珩先生更是一丝不苟。1964年在指导本科生赵洪宽的毕业论文时,为地质探矿研制一台分析仪器,他带着赵洪宽找到长春地质学院的院士一起研究需求与总体方案,并要求材料性能指标精确到小数点后5位,最后该毕业论文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自此,“小数点后五位”也成了教育界的一段佳话。

 

王大珩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的光学事业,早期作为科学专家,后来作为科学组织者和战略科学家,从国家战略层面指挥布局,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略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