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 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攻坚克难 爱国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 被中宣部遴选为建党100周年中央国家机关党史学习基地
  • 被中组部遴选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性教育活动备选场所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的奇迹。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在六十年代的大西北,一颗颗“争气弹”绽放在种花家的上空,一颗颗“启明星”遨游在漫无边际的太空,我们在感叹这些伟大奇迹的同时,不得不想起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代表着那个年代的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也是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崛起而奉献了一生。

但是在1999918日的两弹元勋颁奖大会之前,有几位科学家在这之前就已经把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奉献给了他们热爱的祖国,这其中就包括冶金学和航天材料奠基人、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姚桐斌

 

坚持学习,永不放弃

他出生于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上学仍旧是一个难得的梦想。但是他没有放弃这个梦想,家里付不起学费他,打着零工也坚持学习。就这样,他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并且以会考全省第一的成绩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后来,他通过工费留学的考试,来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虽然国民党倒台使他的学费没了着落,他就“把裤腰带勒紧点”,把两年的奖学金当四年花,生活虽然清贫,但是他顺利攻下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对于液态金属在铸模中流动时的垂直运动研究》也引起了界内的关注。

 

心系祖国,不离不弃

1949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心系祖国的他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当即向毛主席致电,也得到了回复。姚桐斌在英国学习时就加入了中国科学者协会英国分会和“这个留英学生总会”,并担任主席等职务,他积极宣传“共产主义”、宣传蒸蒸日上的新中国,这使得英国当局注意到了他,所以被英国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受到英国警局驱逐。

世界首席铸造学大师依·皮沃斯基了解到姚桐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大力邀请他来德国亚琛大学工作。他在亚琛大学的工作展示了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学术上获得了同行高度的评价。但是,几乎在每一次学术报告时,他都会一边宣传新中国,让各国学者在了解自己的科研的同时,也对这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投来更多的关注。

海外漂泊的日子让他更想早点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报效祖国。1956年,姚桐斌于驻瑞士中国大使馆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德国当局得知他是共产党,对他的回国百般阻挠。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回国。而他想要回国的消息也传到了大洋彼岸的周总理耳中。1957年,经过周总理的专门安排,这位飘扬海外的爱国人士才顺利回到祖国。

从零开始,致力航天

回国之后的姚桐斌便接到了三个单位的邀请:中科院沈阳金属所、清华大学以及北京钢铁学院。但他却在聂荣臻元帅的邀请下,选择了刚刚成立的国防部五院。那时的五院仅有一台ROW立式金相显微镜,他领导着十二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航天材料研究室。

别人问及他为什么放弃去大学当教授的机会而选择五院,他说:我回国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国家建设。因此,我愿意在基层做一些事情。愿意同大家一起,为我国火箭上天贡献力量。

后来成立了七机部,他就自然成了材料研究所(703所)的所长,主要任务是研制火箭材料和工艺。703所后来来了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博士生,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姚桐斌就亲自讲课、指导。后来冶金界的元老李熏和沈阳金属所的灵魂人物师昌绪也曾经是姚桐斌课堂中的学生。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1963年,姚桐斌出国去芬兰参加国际焊接学会会议时,遇到了英国、德国的冶金专家。有人问他,为什么当初舍弃国外良好的科研条件而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姚桐斌回答说:

“我是中国人,当年出国就是为了现在回国。现在中国还比较落后,但将来中国会强盛起来!”

 

 


 

 

投身工作,全心全意

姚桐斌如果生活在现代社会,用“工作狂”来形容最为贴切。

有次他和同事乘坐火车去西北地区出差,因为在火车上讨论十分热烈入迷,几个人做过了站。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们竟然下车后在茫茫黑夜之中步行几十里路返回目的地。

中央安排他和钱学森等人去北戴河修养。说是去修养,可他却带了满满一大箱子书刊、资料,同去休养的钱学森看到后,笑着说:“哪有像你这样休养的?”也许在他的世界里去北戴河修养等同于换一个环境好一些的地方学习和工作罢了。也就是因为他这样忘我的学习和工作,在他回国后短暂的11年之中,主持了几百项具有开拓创新的课题研究,攻克了多个航天材料方面的难题,为祖国航天材料研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以至于他所留下的研究成果在1985年还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特别进步奖。

 

历史·反思·铭记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平地而起,作为703所所长的姚桐斌也首当其冲。七机部陷入一片混乱,内部的两大派别“915”和“916”展开了激烈的武斗,但是在这个时候姚桐斌还是坚持科研,每天正常上班。

姚桐斌和妻子

196868日,姚桐斌还是正常上班,中午了,他准备回家吃午饭。这天去办公楼上班的人不多,有两位同事见到他,急忙打招呼:“姚所长,您还在‘抓革命、促生产’啦!外面都有人在武斗了,您还是等一等,先别回家。”

“谢谢你们的好意。上午我只批完了一个技术报告,吃完饭还得回来接着干。再说,武斗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但是他刚刚到家门口,就被 “无产阶级革命派”给了当头一棒,这个他们口中所谓的“反动学术权威”被打的满脸是血,甚至还被拖到了楼下。有好心邻居见他要不行了,赶紧给医院打电话,但是医院给出的回复是“不行!”。而姚桐斌,这个为了新中国的崛起奉献了11年的伟大科学家,惨死家中,遇难时年仅46周岁。

这件事震惊了中央,据说周总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难过不已,把手中的杯子都掉在了地上。姚桐斌曾经说过:“‘文化大革命’过了以 后,我们还要大干一场。”可惜他的生命仅仅停留在46岁。在热血的科学家报效祖国的正当年纪,而他,却如一颗流星重重的陨落,也在我们后人的心中砸下一个深深的、大大的遗憾。

后来深受震撼的周总理认识到了文革对于科学家的危险,马上发布了一个文件,以保护知识分子,后来钱学森说:“要不是周总理,我可能也被迫害了呀!”

1983年,姚桐斌被中央追认为革命烈士(23位“两弹元勋”之中有3位革命烈士,分别是材料学家姚桐斌、气象学家赵九章、物理学家郭永怀),他虽然永远的离开了,但是他后人心中一直高大。

一首诗,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本文参考

《“两弹元勋”姚桐斌文革被造反派用钢棍砸死》(作者系彭洁清,姚桐斌妻子)

《薄熙来文革时参与打死科学家姚桐斌》

作者:纪念馆讲解员 刘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