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 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攻坚克难 爱国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 被中宣部遴选为建党100周年中央国家机关党史学习基地
  • 被中组部遴选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性教育活动备选场所

为传播“两弹一星”与学科发展历史,普及科学知识,激励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矢志创新、科技报国,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近期举办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科普系列讲座,邀请中科院知名科普专家,讲述由“两弹一星”研制任务衍生的各学科发展最新动向。

1210日晚,第四期讲座如约而至。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何裕建教授早早步入教二楼104教室,与国科大学子们分享“两弹一星原理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两弹一星”中的“两弹”与生物医学有什么关系?有哪些应用呢?何老师先从四个物理力:强力、弱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引出“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所运用到的力学知识,徐徐展开整个讲座的内容。他接着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的求学之路以及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验实例,并重点以核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实验为例引出了宇称不守恒的定义,从地球上右旋与左旋的分子现象、DNA现象甚至于行星旋转现象描述了宇称不守恒,生动有趣。接着何老师分别从原子弹与氢弹能量爆发原理、核物理中的裂变与聚变、链式反应等,核电厂工作原理、核反应堆衰变现象以及电子成像器的机制等方面介绍了核衰变的应用。何老师还通过实际案例重点介绍了DNA标记化合物及其应用。最后,何老师结合自己的报告《DNA复制,生物分子规律与氨基酸聚合的(微)重力效应》再次强调了“两弹”与生物医学之间关系的密切性。

卫星/空间站与生物医学之间的关系与应用又如何呢?同样,何老师先通过生命起源的分子手性说再次提出宇称不守恒,然后结合行星运动的右手螺旋现象以及DNA、蛋白质等的稳定性现象,揭示了生物分子平衡控制选择现象,解释了宇称不守恒的起因,并指出手性是认识和统一物质世界的关键。为我们揭开了手性世界这一神秘的面纱。令人受益匪浅的是,何老师还通过一系列数学运算,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新成果,独出己见,从手性运动角度推出了狭义相对论的重要公式。

最后,大家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何裕建教授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