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 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攻坚克难 爱国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 被中宣部遴选为建党100周年中央国家机关党史学习基地
  • 被中组部遴选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性教育活动备选场所

整理者按:19999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次盛会,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世纪表彰大会,将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科学技术发展的辉煌史册之上。恰逢盛会举办20周年,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推送《铭记历史 珍惜和平》系列,系统梳理其中17位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过的元勋生平和事迹,望全校师生都能够学习和发扬他们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努力拼搏,珍惜和平,以所学知识为科技发展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三强,总得有人来干这项工作,国家需要我,我去。

亭亭铁塔矗秋空,六亿人民愿望同。不是工农兵协力,焉能数理化成功。

 

——彭桓武

彭桓武

彭桓武(1915-2007),湖北麻城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在中科院近代物理所、高能物理所、理论物理所等单位工作。在核物理、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及核爆炸理论等领域贡献突出;领导、参加了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战略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两项)、“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38年,彭桓武赴欧留学,先后师从量子力学奠基人马克斯·玻恩、波动力学创始人薛定谔,获得了英国科学博士学位,参与提出了解释宇宙线的“HHP”理论。然而由于二战的耽搁,直到1947年他才回国。他是第一位教授职位回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培养了包括黄祖洽、周光召在内的一批理论物理学家。

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1955年初,中央做出了发展核事业的战略决策。同年10月,彭桓武参与由钱三强带领的实习团去苏联学习反应堆理论。1956年回国后,他和黄祖洽合作,在中科院物理所举办为期一年的反应堆理论训练班,学员近20人,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反应堆理论研究人员。195610月至19575月,他在北京大学开设反应堆理论与核工原理两门课程,为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培训了大批青年力量。

20世纪60年代,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后,中央决定调彭桓武到二机部九院任副院长,负责领导原子能物理和原子弹、氢弹以及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在彭桓武的指导下,邓稼先、周光召、于敏、黄祖洽等人先后开展了原子弹、氢弹的原理探索。整个理论部充分发扬学术民主,组织进行了各种学术讨论。无论刚出校门的年轻大学毕业生,还是著名的科学家,都投入到这种讨论,没有年龄与资历的界限,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在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相继研发成功后,各种荣誉接踵而来,彭桓武却从不居功自傲,总是把功劳归功于集体,并提笔写下:“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

19785月,彭桓武受命组建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在他开放的建所思想的影响下,理论物理所很快就形成了活跃的学术氛围,提倡学科交叉融合,吸引了海内外理论物理界的众多优秀专家来所访问交流。然而,在工作有了基础后,彭桓武却向时任中科院院长卢嘉锡递交了辞职信,把领导职务移交给更年轻的科学家。

1995年,彭桓武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100万港币。当时,他身患多种疾病,有人劝他拿这笔钱去美国看病,他却想到用这笔钱奖励那些当年为祖国的尖端科学事业做过贡献的人,设立了“彭桓武纪念赠款”。

 

在近70年的科教生涯中,彭桓武言传身教,鼓励学生“主动继承,放开拓创,实事求是,后来居上”。他的学生、曾任中科院院长的周光召说:“随着时代的转移和国家的需要,彭桓武不断地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我国理论物理工作者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的贡献,在科学发展上的成就,无不与彭桓武教授的努力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