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 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攻坚克难 爱国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 被中宣部遴选为建党100周年中央国家机关党史学习基地
  • 被中组部遴选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性教育活动备选场所

2016 111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401党支部参观了怀柔“两弹一星”纪念馆,深入了解了两弹一星功勋的卓越贡献,感受了科学家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

8:30大家准时集合上山,一路上同学们向解讲员询问了很多关于“两弹一星”纪念馆的问题:怀柔基地的由来、曾在怀柔进行的试验、当时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等等。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到达纪念馆门前,大家都感叹老一辈科学家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做出令世界震惊的贡献,真的十分伟大。

随后,大家跟随讲解员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两弹一星攻关史、中国科学院两弹一星事业攻关人物和中国科学院早期学科奠基人三个展厅。

两弹一星的发射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心血,为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为了两弹一星的研制, 1950年近代物理所成立了,之后还衍生出了许多核科学研究机构。1958年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沫若兼任校长。1960年成立了新技术局。党和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并组建了有力的管理单位,保障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当时大批研究人员: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邓稼先、于敏、陈芳允等,都从国外回来加入到科研工作中,在理论和仪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中,克服了铀的提纯分离、计算机模拟、氢弹构型等多项技术难题,也使得中国科学院在中国尖端技术方面开创了多个第一。同学们了解了光鲜成就背后的巨大付出,对中央的领导和科学家们的努力由衷敬佩。

两弹一星的发射离不开千千万万位爱国奉献的科研人员。钱学森和美国移民局力争回到祖国,成立了力学所;邓稼先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就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加入中国科技工作的研究;郭永怀在收到钱学森的书信后,烧掉自己十多年的研究手稿,毅然回到了祖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依然顶住压力,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他们身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让同学们肃然起敬,深深感动!

三个展厅参观结束之后,大家合影留念。这次活动使得党员们感受到了中国在艰难时期的奋斗精神,在处于劣势时的勇敢无畏。这段历史和“两弹一星”精神将滋养我们党员,成为我们当代党员的血和肉,鼓舞我们在科学研究和党员责任方面做出贡献!

 作者:夏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