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 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攻坚克难 爱国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 被中宣部遴选为建党100周年中央国家机关党史学习基地
  • 被中组部遴选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性教育活动备选场所

 

   编者按:为助力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向“两弹一星”纪念馆捐赠一件珍贵的展品:国庆35周年天安门广场庆祝游行时的“长波授时”彩车模型。为了专业解读这件展品背后蕴含的科技含量,“两弹一星”纪念馆特邀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窦忠和陈琳老师撰写2篇科普文章,并通过“航天点亮梦想”主题月活动之“科普分享”特别节目刊出,以飨读者。今明两天,敬请关注“科普分享”第三辑:《请祖国检阅!长波授时精度百万分之一秒》和《长短波无线电授时》,听窦老师介绍中国长短波授时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意义。

 

 

   太空归来,“感觉良好!”2022年4月16日,太空出差三人组凯旋归来,不负众望成功完成中国航天史上历时最长的一次太空飞行,振奋了14亿国人,也惊艳了世界。回想去年10月,神舟十三号发射之时,让人摒息凝神的“5、4、3、2、1,点火,发射”的瞬间,人们都在默默地祝福他们一路顺风,平安归来。为了让神舟十三号“感觉良好”归来,无数科研工作者在背后默默奉献。其中,国家授时中心的科技人员为神舟十三号任务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保障。

 

1984年,国庆35周年天安门广场庆祝游行时的“长波授时”彩车

 

   星空浩瀚,征途漫漫。建国以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拉开了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帷幕。为了这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我国相关方面做了诸多提前布局。这不得不提到1965年“651”计划(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计划),该计划的“时间统一勤务系统初步方案”中明确提出“在西安地区建造短波授时台,以满足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需要”,同时提出了建造长波、超长波电台以满足卫星发射测控、国防试验和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

 

   于是,1966年,由中国科学院抓总开始筹建以短波授时台为主的“西北天文台”,后改称“陕西天文台”,工程代号“326”,选址在陕西省蒲城县城北金帜山上。1970年基本建成,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后开始启用。1973年,开始建设长波授时台,工程代号为“3262”。长波授时台1982年基本建成,1986年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短波授时台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完全独立自主的专用授时系统;长波授时台的建成使我国无线电授时精度由毫秒量级提升至微秒量级(百万分之一秒),授时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1970年12月2日,周恩来总理对短波授时台试播的批示

 

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

    这一与上海天文台互相配合的陕西天文台,在紧急情况下还要代替上海天文台的时间频率发播工作,不知现在所定的呼号、频率与国际标准有无冲突,对通信对象有无不便,均请科学院再加说明。如无不便,可否从十二月十日起试用,1971年一月一日起正式公开启用,亦请报复。

                                                            周恩来 2/12 70

 

 

   1974年8月,时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的钱学森在长波授时台(3262工程)总体方案论证会上指出:“现在我们在讨论3262工程总体方案的同时,也应该向同志们交底,我们的目的就是搞全国性的一个钟......不仅在全国范围内,还要出海,导弹、卫星、飞船要以这样广泛的面积作为测量基地,必须把测量距离拉开、时间坐标要准、各站时间必须统一......若3262工程搞不上去,是让人着急的,我们科委十年规划就要落空了,搞不上就要耽误了大事......3262对完成尖端技术,对完成主席交给我们的任务,对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关系极大!3262,不光是科委的需要,不光对尖端技术重要,而且对我国自然科学,乃至整个科学的发展,都有关系”。

 

钱学森在“长波授时系统(3262工程)总体方案论证会”讲话

 

   航天任务中火箭发射、船箭分离、变轨、调姿、对接等关键环节的每一步都对时间同步精度有很高的要求。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航天任务顺利完成需要的是统一的、高精度、高可靠度的时间保障,国家授时系统就承担了这个重要任务。

 

 

短波授时天线阵

 

长波授时天线

 

 

 

 

作者简介

   

   窦忠,汉族,陕西黄陵人,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