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 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攻坚克难 爱国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 被中宣部遴选为建党100周年中央国家机关党史学习基地
  • 被中组部遴选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性教育活动备选场所

 

   2017年4月18日,青海原子城“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里为老师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充满激情与感动的宣讲教育报告。报告题为““两弹一星”永放光芒”,宣讲团成员分别以演讲、音诗画、情景剧、现场讲解等方式,通过场景、情景的相互衬托与融合,从青海原子城的创建、历史沿革、地位成就以及在新中国创立之初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牺牲和贡献的科研人员的奋斗故事等多个视角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和无名英雄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这也是宣讲团此次全国教育报告的最后一站。

   “195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青海省海北州金银滩草原创建中国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从此,金银滩草原便与共和国的和平与安宁紧紧连在了一起。”一段饱含深情的开场词,把报告厅里师生们的思绪拉回了那个峥嵘的年代……

   青海原子城即原国营221厂,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滩草原,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都诞生在这里,为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221基地虽已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那片土地所孕育出来的“两弹一星”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无论是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热爱祖国、自力更生的感人事迹,还是无名英雄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都深深地触动着台下的每一位师生。

   “两弹一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在其研制过程中,中科院先后投入了40余个研究所、一万余名科研人员,奠定相关学科基础、攻坚克难,为“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23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有17位曾就职于中国科学院。

   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西区后山上的“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前身是中科院力学所二部(怀柔火箭基地),钱学森、郭永怀等科学家曾带领一批科研人员在此进行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和试制、541超低空地对空导弹研制等工作,是“两弹一星”峥嵘岁月的又一个见证地。报告结束后,宣讲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纪念馆,“以国科大作为最后一站是对我们此行最好的总结,没有什么比薪火相传更重要了”,团长周广静这样对讲解员说到。

   夜幕早已低垂,星空下的纪念馆显得格外静谧,宣讲团的大巴也缓缓驶出了国科大的校园,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金银滩221厂和怀柔火箭基地的故事还在继续着……

宣讲团成员参观纪念馆

宣讲团成员在纪念馆留言簿上留言

宣讲团成员与纪念馆讲解员合影

作者:纪念馆讲解员 赵寅

照片:李彩霞 纪念馆讲解员 王昕彤